113年第1學期-7041 城鄉規劃與設計〈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上課出席率 | 20 | |
上課參與討論的熱烈程度 | 30 | |
專業表現 30% | 30 | |
期末的提案報告完整性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6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郭奇正教育目標
東海大學2014-5年間接受美國蓋提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的「維持其現代」獎助(”Keepin it Modern” Grant),進行路思義教堂的文化資產保存修復研究計畫之餘,也意外地揭開了台灣關於戰後現代建築的文化資產保存之序幕。時至今日,台灣已經有卅餘處二次大戰後才興建完成的現代建築以不同的身份列名文化資產。東海大學校園除了路思義教堂已列名最高等級的「國定古蹟」外,原藝術中心、畢律斯鐘樓、衛理會館也分別被指定為台中市定古蹟與市定歷史建築;1970年代以前興建完成的校園建築座落的位置,也以「早期校園」之名,劃定了完整的範圍,指定為文化景觀。日後,將在《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法定地位之下受到長期的保存維護。
東海大學建築系在路思義教堂2022年底啟動施工之前,即在「保存管理規劃」的概念下,以「原藝術中心」(在2021年完成的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計畫中已經經過法定程序暫訂為日後的「東海大學願景館」)為基地,構思如何讓台灣戰後第一棟獲得國定古蹟身份的現代主義建築的修繕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維修工地,靜待修繕後重新對外開放;反之,同學熟悉路思義教堂這樣的經典現代建築經過之前的調查研究計畫整理出的文化重要性面向,如何透過一個一整天的工作營轉譯為可以和關心藝文活動發展的社會大眾對話的形式語言與構築過程帶領同學帶領是積極地奔走中央的文化部與主管國定古蹟保存業務文資局,努力尋求將修繕的過程視為一個難得的文化資產保存的社會教育的教材,透過在原藝術中心內舉辦的路思義教堂修繕個展、搭配的實體構築工作營,以及適時地開放的修繕工地導覽,有超過一千五百人有機會以前述被設計與安排的不同方式,理解現代建築的文化重要性與保存意義。對於東海大學這一所擁有特殊的校園並絕大部分都被指定為「具有文化資產身份的「文化景觀」的大學而言,這意味著學校已經在「殊榮」之外,積極地啟動了文化資產保存的社會教育。
在路思義教堂的修繕期間,東海大學又迎來了另外一個文化資產保存的大事:第二任的吳德耀校長任內才興建的校長公館「康敦樓」得到的吳校長長女的大額捐款,希望以翔實的調查研究恢復過往發生在康敦樓內外的校園生活的集體記憶,並尋求適切的修繕原則與再利用使用方式;當任的張校長也欣然同意先行遷出康敦樓,以利進駐的研究團隊可以仔細地調查研究。由於康敦樓座落在學校男女生宿舍與教職員宿舍的中間區帶,周邊有遼闊的陽光草坪、月光草坪與松林等三處大家熟悉且時常使用的中型開放空間,鄰近的招待所亦以閒置低度使用多年,衛理會館則已改為一可以對外經營的design hotel屬性的小型旅店。除了已經獲得「市定歷史建築」身份的「衛理會館前棟」之外,以康敦樓為中心方圓一百公尺內的銘賢堂\郵局\信箱間廣場、校牧室、醫務室(目前改名「健康中心」)、招待所、連同康敦樓自己,這個區帶上所有出自陳其寬與張肇康之手的校園建築在國內建築界都早已有共識,是戰後台灣現代建築發展過程的經典作品。故,康敦樓的調查研究及再利用計畫,顯然有機會不僅是單一一棟經典現代建築的調查研究計畫,其再利用,其實是可以放在一個更高的高度、更大的視角去開始。
而2024年初台灣的總統大選也平行地給了前述「更寬」、更廣」的自我期許一個可以放大思考格局的機會:現任的第十六任總統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提出了他若上任後的《文化政策白皮書》;當中,明確地提出了上任後將繼續推動前任部長任內推動的「再造歷史現場」,並以「文化永續、世界台灣」的文化願景,以2.0版界定新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原本由前瞻特別預算支持的「再造歷史現場」,在「再造歷史現場2.0」中將升級為常態性的「區域型文化保存」計畫,也將強化文資法的法規體系,提高私有文化資產的保存誘因。
對於已經有絕大部分校園劃為「文化景觀」的東海大學來說,這個正在擴張中的文化政策給了我們走出大度山頭的機會。而如何藉助我們已經被肯定的校園現代文化資產價值中另行發展出一套新的論述與再利用計畫,讓既有的「文化景觀」不再僅是一個單純的高等教育機構有歷史的的校園與校園建築,而是可以由重新被檢視並再界定的文化價值中帶入公共性的意涵,被編入再造歷史現場2.0計畫中,接受長期持續的維護與保存,是本學期「城鄉規劃與設計」課核心的關切與問題意識所在。
課程概述
透過對國內城鄉或島嶼聚落實際案例之歷史回顧、現況踏堪、居民訪查、社區參與、空間分析、議題討論、綜合診斷、發展定位、計畫目標、發展策略、綱要計劃、規劃配置、細部設計等,研擬研究案例再發展之最佳方案,供地方相關主政者從事城鄉空間改造建設之發展藍圖。經由建教合作之實例操作,讓學生得以更真實的體驗城鄉地域性之社會結構與空間結構特質,更投入的構思城鄉永續發展與社區總體營造之實踐模式。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6-0
上課時間:一/6,7,8,9,四/2,3,4,5,6,7,8,9[系館]
修課班級:建築碩1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1A設計課,上課地點:系館。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奇正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一上午10:00~12:00; 週二下午15:00~16:00 建築系館ARC102研究室前大桌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隨唐發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城鄉規劃與設計〈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