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7042 城鄉規劃與研究方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課堂參與 10
課堂指定書目報告 40
學生自選、應用研究方法進行的專題研究報告 30
自主學習週心得報告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人,已有7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薛孟琪

教育目標

這是東海建研所A組最重要的一門課,培養研究生們未來進行碩士論文研究、寫作的能力。本課程的規畫以授課教師本身的研究專長、興趣為根基進行設計:以建築史、城市史為本,兼容建築考古學、建築人類學、地圖學、地理學、社會學、微觀史學……等領域的跨學科資源。第一次上課時將與同學們討論本學期主題、指定書目,每學期可能安排不同內容,以提升學生們研究的廣度、深度。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於協助學生對於建築、都市與景觀等相關專業領域之規劃設計與研究發現兩者間之依存關係作一系列之探索。期望藉由本課程教與學之互動,誘導學生辨識研究方法中有關批判性之重要基本認知。如此,得以奠定學生於其後續生涯發展中最重要之穩固基石。尤其,對於論文研究過程中有關研究流程之嚴謹度、文獻回顧之必要性與價值、研究分析模式之合理性、實證研究之分析結果與討論、及論文寫作之架構等五大章節,將逐項於課程教與學討論中一一被釐清。經由前述主要課程內容之引導,預期應有助學生未來於職場中或繼續學術深造能有較廣闊且具自我獨立見解之規劃設計視野,使其後續生涯更具競爭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詳見各週書單)
David Harvey (2003) Paris: Capital of Modernity. 黃煜文中譯(2007)《巴黎,現代性之都》。台北:群學。
薛孟琪。2013。《聞道長安似弈棋——解析唐大明宮遺址的保護過程和二十一世紀西安市的復興神話》。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Qian, Junxi and Kong, Lily (2018) Buddhism Co. Ltd: Epistemology of religiosity, and the re-invention of a Buddhist monastery in Hong Kong.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36(1):159–177.
Hsueh, Meng-chi (2021) “Religious Revival or Control? Reading the Spatial Politics of an Officially Atheist Country’s Planning of Religious Scenic Areas: Three Cases in Shaanxi, China.”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Politics and Space, 39(4): 818-837.(SSCI)
鞠熙(2016)〈民初北京公園理念與傳統公共空間轉型——以1914—1915年北京城市改造為例〉。
鞠熙(2017)〈死亡觀念與城市空間——以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北京為例〉。
王笛(2020)《走進中國城市內部:從社會的最底層看歷史(修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楊鴻勛(2023)《建築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巫鴻(2018)《「空間」的美術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鄭岩(2022)《鐵袈裟:藝術史中的毀滅與重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練春海(2019)《重塑往昔:藝術考古的觀念與方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城鄉規劃與研究方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