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8401 中文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出席 10
學期作業 20 二篇:(1)書單、(2)摘要
口頭報告 20 二回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8 人選讀,尚餘名額5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時雍

教育目標

課程概述: 文學有其獨特的「觀看的方式」,表現以敘事的技藝,除了小說或詩外,更含括廣泛,舉凡和文字攸關,諸如報導、傳記、百科、隨筆、自然史、紀錄片等,實則都內含有文學語言的思考。近年則多以創造性非虛構(Creative Nonfiction Writing)概括以上的書寫。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頒予白俄羅斯作家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其寫作從深度調查與行動開始,最終融於文學。隨其獲獎,帶動臺灣新一波對於「文學之用」的討論:強調「真實」、重視田野,並兼顧文學性內涵,更重要是扮演再現現實議題的重要工具。本課程將由此探討文學閱讀、與書寫於當代的意義。 課程目標及內涵: 閱讀作家作品,以至新聞領域、新媒體、跨媒介敘事對描繪現實的概念、應用與寫作;通過思考當代文本,深入在地經驗視域,思考包括土地與原住民、環境生態、移工、性別、歷史創傷、戰爭等多樣議題,並嘗試「AI生成融入中文學習」方法。進而展開同學們個人觀點的書寫與評論。

課程概述

一、教學目錄: 1.提高修課者對古典文學較廣泛之欣賞能力。 2.側重人文薰育,藉作品尚友古人,期收以義役利之效。 3.加強文字傳達情思之能力。 二、授課內容: 1.範文的賞析 (1.)作者:簡要介紹作者生平,文學成就、作品風格等。 (2.)題解:闡釋題意,說明文章性質及大旨、旁及創作動機、寫作背景。 (3.)課文:從語言層面入手,並兼顧文章藝術性、思想性。 (4.)注釋:以貫通文意,有助閱讀為原則。 (5.)研析:從語言、經驗、思想三個層面加以探析。 2.應用文的學習 (1.)新式書信:中式、西式信封的寫法、親友函件的結構。 (2.)公文:分述的種類、格式、結構與作法、公文的處理程序等,著重「簽」和「函」稿的寫作。 三、期望學生通過程課學習之後,能習得文學基本鑑賞能力和閱讀力;另外,對公文有基本認識及對「簽」、「函」稿有初略的寫作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作家作品及相關評論(自編)。
2.威廉.金瑟(William Zinsser)著,劉泗翰譯,《非虛構寫作指南》(On Writing Well: The Classic Guide to Writing Nonfiction),臺北:臉譜,2023。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文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