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1學期-8404 藝術概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報告 | 30 | |
期末報告 | 40 | |
平時成績 | 30 | 含平時作業、課堂表現與出席率。無故缺席三次,學期成績以不及格論。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39 人選讀,尚餘名額2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本課程將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切入,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解釋藝術的基本觀念,並透過實際案例具體化相關的討論。理論部分,將參考藝術史、藝術批評、美學的相關文本,對藝術的本質、起源與功能、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以及創作的發生等問題進行解說。實踐部分,將以不同時代、文化的群體或個體為例,脈絡化地說明媒材、技術、手法之於作品,藝術家的生活方式與工作方法之於創作的重要意義。
課程目標:釐清藝術的基本觀念,提升學生對於作品的鑑賞力,同時培養其批判反思的態度。
課程概述
探討藝術在東西方人類社會歷史變遷與文明浪潮之下衍生的種種相關概念及可能內容;並透過閱讀和文本解析,建構個人獨立觀點,嘗試問題意識的提出。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2
上課時間:一/12,13[FA104]
修課班級:進美術系1
修課年級:2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開放推廣部附讀。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海德格(M. Heidegger)著,孫周興編譯:《依於本源而居─海德格爾藝術現象學文選》,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0年。
班雅明(W. Benjamin)著,莊仲黎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臺北:商周出版,2019年。
梅洛-龐蒂(M. Merleau-Ponty)著,鄭天喆譯:《1948年談話錄》,北京:商務印書館,2020年。
尼采(F. Nietzsche)著,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
波特萊爾(C. P. Baudelaire)著,陳太乙譯:《現代生活的畫家:波特萊爾文集》,臺北:麥田出版,2016年。
宮布利希(E.H. Gombric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臺北:聯經出版,2008年。
沃夫林(H. Wölfflin)著,曾雅雲譯:《藝術史的原則》,臺北:雄獅圖書,2000年。
潘諾夫斯基(E. Panofsky)著,邵宏譯:《視覺藝術的意義》,北京:商務印書館,2021年。
蔣勳:《藝術概論》,臺北:東華書局,2000年。
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徐洪興編:《王國維文選》,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年。
柳宗悅著,戴偉傑等譯:《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臺北:大鴻藝術,2013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藝術概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