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2學期-1816 德國社會理論:回到韋伯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每週指定文本之研讀整理 56
課程導言 24
課堂參與 20
加分機制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13 人選讀,尚餘名額2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晏佐

教育目標

換言之,本課程將由四個面向提供一整體圖像,從緣起、開展、收攏、發散、最後再次收攏或遠離: (一) 德國社會(學)理論的思想背景:歷史主義; (二) 德國社會(學)理論的制度化:德國社會學會; (三) 德國社會(學)理論的斷裂:出走的第二代; (四) 德國社會(學)理論的重建:透過帕深思回到韋伯和遠離韋伯。 本課程講演與討論並重,為兼顧思想史與社會史的交叉探究,以使課程參與者充分體會理論的梗概,授課教師將適時補充德國當時的社會歷史脈絡、思想家的生平或學派的形成,以及如何從該週指定文本探究其理論的整體面貌。必要時將帶領課程參與者一同閱讀文本,從做中學示範研讀理論文本的方法。至於晚近諸如第二現代等新興思潮,因課程時間有限不得不割愛。事實上,本課程無意、亦無法總括所有德語文化地區的思想家,而是試圖提供給課程參與者一窺堂奧的萬應鑰匙。 (因字數限制,詳細版本請參閱社會系網頁)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思想史通論
� Hughes, Henry Stuart(修茲)著﹧李豐斌譯:意識與社會——1890年至1930年間歐洲社會思想的新取向。臺北市:聯經,1981。
� Levine, Donald N.: Visions of the sociological tradi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二、德國社會史與文化史
� Gay, Peter(彼得•蓋伊)著﹧劉森堯譯:威瑪文化。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3。
� Haffner, Sebastian(賽巴斯提安•哈夫納)著﹧周全譯:從俾斯麥到希特勒:回顧德意志國。臺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2009。
� Schorske, Carl E.(卡爾•休斯克)著﹧黃煜文譯:世紀末的維也納。臺北市:麥田,2002。
� Sombart, Nicolaus(尼可拉斯•宋巴特)著﹧劉興華譯:海德堡歲月——人文紀事1945-1951:一個人文學者的智性之旅。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4。
三、德國社會學史專論
� Adair-Toteff, Christopher: Sociological beginnings: the first Conference of the German Society for Sociology.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 Press 2005.
� Aron, Raymond: German Sociology. Translated by Mary and Thomas Bottomore.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1978.
� Meja, Volker / Misgeld, Dieter / Stehr, Nico: Modern German sociolog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 Solms-Laubach, Franz: Nietzsche And Early German And Austrian Sociology. Berlin;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2007.
� Vandenberghe, Frédéric: A philosophical history of German sociology.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德國社會理論:回到韋伯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