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2學期-1894 遊戲模式臨床社會工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課外實務體驗作業 30
上課參與、技巧演練、口頭報告 1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25 人選讀,尚餘名額5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秀絨

教育目標

1.了解「遊戲」所指為何,及瞭解人生各個階段之遊戲特質,由此能分辨哪些人是需要遊戲協助的以及知道協助之方法。 2.學習遊戲治療的相關理論及實務技巧。 3.認識如何運用個別及團體方式提供治療性遊戲以協助有需要的受助對象或家庭,包括:增進溝通、父母離婚之因應、增進社會化、青少年偏差行為矯治、遭受性侵……等。 4.知道如何協助受助對象的家人運用遊戲以改善親子關係及問題處理。 5.除上述之外,修課的學生能檢視自己的遊戲發展經驗,發揮創造力潛能;學習進行治療性遊戲所需之態度與精神;並了解相關專業之服務型態與團隊合作。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在裝備社工系高年級的學生能對「治療性遊戲」的模式(包括理論與技巧)有基本認識,藉之在社會工作實務中,能擁有多樣的媒介方式(例如假扮性遊戲、規則性遊戲、家庭遊戲…等),以協助許多不容易直接以口語進行溝通的服務對象,因之對各類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家庭、青少年及成人,能運用非口語又能觸及情感的遊戲活動為媒介,而達到建立關係、激發潛能、有效問題處理,且最終讓服務對象及自己都能體驗到個體之存在與價值。 � 上課方式兼重理念及實務應用。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何長珠 譯 (1998) 遊戲治療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
2.McMahon, Linnet (1993) The Handbook of Play Therapy. London: Routledge.
3.Schaefer, Charles E. & O’connor, Kevin J. (ed) (1983) Handbook of Play Therapy.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4.2. Schaefer, Charles E. & Reid, Steven E. (ed) (1986) Game Play – Therapeutic Use of Childhood Games. New York: Wiley-Interscience.
5.程小危、黃惠玲合編(1984) 兒童遊戲治療。台北:張老師。
6.王秀絨 (1990) 遊戲及其治療面向。東海大學東海學報。第三十一卷。
7.何長珠 譯 (2001) 遊戲治療技巧。心理出版社。
8.馬宗潔主編 (2000) 團體遊戲治療。學富文化事業。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遊戲模式臨床社會工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