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2學期-2623 人文:日本文化概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40 課中討論, 課後提問等綜合性考核。
期中考試 30 研究報告, 讀書報告
期末考試 30 研究報告, 讀書報告,期末口試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0人,已有103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永峰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 [人文:日本文化概論]──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   1.甚麼是日本? 2.甚麼是日本人? 3.甚麼是日本文化?這3個問題,是本課程將帶領同學們一起探求的主題。   同時,有點弔詭的是,以上列舉的3個問題也是日本人心中不斷地自問自答的問題。有人說,「日本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愛好自我定義的民族」(南博:1994),為何如此?我們也將在本課程中與同學們一起尋求解答。   日本文明的根幹,從文字(漢字)到行政制度(律令制)乃至思想宗教(佛教、儒教)皆傳自中國,因此不論在模仿、消化(假名文字)或對抗、共存、融合(神道)的過程中,為了確認「固有價值」的存在,無可避免且習慣性地意識著與中國文化的距離。此一文化特徵,隨著世態的更迭,在明治維新以後,確認的對象由中國轉為西歐,戰後則轉為美國。因此,日本人可以說不斷地透過與外來文化的比較來認識自己。   基於上述觀點,本課程除了以認識「日本」為主軸外,也將運用比較文化論的手法,透過對「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的理解﹧比較,反過來確認以下3個問題。亦即,1甚麼是台灣? 2甚麼是台灣人? 3甚麼是台灣文化?   最後,期待透過本課程擴大同學們的文化認識圈,並藉由對異文化的理解與比較,更清楚地構築自我的台灣認識。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參考書:
1.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単一社会の理論』東京,講談社,1967。
(林顯宗譯,《縱向社會的人際關係》,台北:水牛,1984。)

2.土居健郎『「甘え」の構造』東京,弘文堂,2007増補普及版。(黃恆正譯,《日本式的愛──日本依愛行為的心理分析》,台北:遠流,1985。)

3.Francis Fukuyama, TRUST : 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New York :Free Press, 1995. (李宛蓉譯,《信任》,台北:立緒文化,2004。)

4.Ruth Benedict, 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67. (黃道琳譯,《菊花與劍》新版,台北:桂冠,2007。)

5.南博,『日本人論――明治から今日まで』,東京,岩波書店,1994.(邱琡雯譯,《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台北:立緒文化,2003。)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日本文化概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