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2學期-2639 人文:經典導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第一次作業 10 撰寫〈我的閱讀歷程〉,不得少於一千字,3/12上課繳交。
第二次作業 30 針對大師代表作提出三個問題,並加以解說,4/30上課繳交。
第三次作業 60 就授課教師指定的三個題目,撰寫作業一篇繳交,不得少於兩千字,6/11上課繳交。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51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以愛

教育目標

藉由師生一起閱讀、探討大師的代表作,使同學逐步養成「慢讀、細讀、精讀」的習慣,提高比較、分析、綜合等能力,鼓勵課堂內外的討論,培養師生之間活潑的思想交流。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專書類(選讀一種)
1.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
3.楊絳,《我們仨》(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3。)

二,文章類(以下必讀)
1.張五常,〈讀書的方法〉、〈思考的方法〉,收入氏著,《五常談教育》(香港:花千樹出版社,2000),頁21-27、95-109。
2.余英時,〈怎樣讀中國書?〉,收入氏著,《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頁261-268。
3.徐復觀,〈我看大學的中文系〉,〈應當如何讀書〉,收入:謝鶯興編,《東海校歌的原作者──徐復觀先生紀念專輯》(台中: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組,1997),頁33-38。
4.林毓生,〈一個培育博士的獨特機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兼論為甚麼要精讀原典?〉,收入氏著,《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72),頁293-306。
5.林毓生,〈試圖貫通於熱烈與冷靜之間──《熱情與冷靜》序〉,收入賀照田等主編,《學術思想評論》,第二輯(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頁453-474。
6.余英時,〈論文化超越〉,收入氏著,《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1992),頁1-22。

三,三大師代表作(以下必讀)
單元一 王國維
1.〈六月二十七日宿硤石〉(1903)
2.〈浣溪沙〉,(1906)
3.〈論哲學家與美術家之天職〉(1905)
4.《人間詞話》選篇(1908)
5.《觀堂集林.序》(1924)

單元二 陳寅恪
1.〈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1930)
2.〈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1927)
3.〈清華大學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1929)
4.〈王靜安先生遺書序〉(1934)
5.〈對科學院的答覆〉(1953)

單元三 錢鍾書
1.〈談中國詩〉(1945)
2.〈讀《拉奧孔》〉(197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經典導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