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2學期-4001 語言學與文學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末報告 | 50 | 口頭20%書面30% |
出席率及課堂參與度 | 25 | |
平時研討習作 | 20 | |
投稿期刊或研討會 | 5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人,已有2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周世箴教育目標
本課程引導修課的博士生,深入研討前人語言學批評及語言風格學的經典論著,體悟其中的獨到之處與侷限性。在理論實踐方面則以「閱讀過程透明化-意象分析整體化-知覺分解-感覺還原」解析模式為綱,經由學術性研討與論辯加強其嚴謹思辨與實例解析的研究能力。在此基礎上整合語言學批評與傳統詩文賞析的優點而修正其不足,促發互補效應。從而培養出開發新的文學解析路子的能力,以期能對領域間的互動共享有所貢獻。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五/6,7[H534]
修課班級:中文博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周世箴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星期四 上午10:00-12:00[H506]
星期五 下午4:00-5:00[506]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高友工 梅祖麟原著(李世耀譯1989)《唐詩的魅力 ― 詩語的結構主義批評》,
Kao, Yu-Kung & Tsu-Lin Mei(1968)“Tu Fu’s ‘Autumn Meditations’: An Exercise in Linguistic Criticism,”. 黃宣範譯(1974)〈分析杜甫的〈秋興〉― 試從語言學入手做文學批評〉。
Kao Yu-Kung & Mei Tsulin, (1971) “Syntax, Diction, & Imagery in T’ang Poetry,”黃宣範譯(1973)〈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像〉《中外文學》1.11(上) 1.12(下)(1974)《語言學研究論叢》261-350,
Kao, Yu-Kung & Tsu-Lin Mei(1978) “Meanings, Metaphor, & Allusion in T’ang Poetry,”黃宣範譯 (1975)〈唐詩的語意研究:隱喻與典故〉《中外文學》4.7(上) 4.8(中) 4.9(下)/收於(1976)《翻譯與語意之間》133-216台北: 聯經(1976)。
竺家寧(2001)《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
周世箴(2003)《語言學與詩歌詮釋》。
曹逢甫(2004)《從語言學看文學:唐宋近體詩三論》。
高辛勇 (1987) 《形名學與敘事理論─結構主義的小說分析》
雅克慎相關論文選本中英對照版(周世箴譯註自編)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語言學與文學研究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