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2學期-4151 宗教與社會專題討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試 30
期末報告 30
課堂報告 40 含口頭, 書面與課堂參與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趙星光

教育目標

教學目標放置在讓學生對宗教的社會性本質有所認識,並且能對宗教與社會各重要領域的互動關係作初步的觀察與了解。課程的安排構想自宗教與社會互動相關的基本概念著手,並同時介紹研究宗教與社會互動的主要理論與研究方法;第二個部分的重點放在探討宗教對個人、組織以及社會的影響;第三個部分將分別從個人、組織與社會的面向探討宗教變遷的原因與動力;最後探討宗教與政治、家庭、性別與暴力等共同關切的議題。在教材選擇上,將儘可能的選擇不同領域與議題的論文,以培養學生運用理論作實際觀察的能力。除了閱讀指定的資料外,學生可以根據親身的觀察或現有的調查資料,進可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中與師生共同討論,或發現可進一步探索的議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丁仁傑,2004,《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台北:聯經。
瞿海源,2006,《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台北:桂冠出版社。
McGuire, Meredith B. 2002.Religion: the Social Context. Belmont,
CA: Wadsworth.
Strark, Rodney and Roger Finke. 2000. Acts of Faith: Explaining the
Human Side of Religion.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指定閱讀資料由授課教師編輯於第一次上課時提供同學閱讀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宗教與社會專題討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