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2學期-5391 城鄉規劃與設計(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都市閱讀(昆明、麗江) 40
束河紅山村規劃設計 6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6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關華山

教育目標

一、課程緣起: 2007年春季,本系碩士班城鄉規劃組參與由荷蘭Delft大學、台灣大學城鄉所發起之「瀘沽湖國際設計工作營」,以一學期時間從事瀘沽湖摩梭村落、建築、居住文化之研究以及可持續規劃設計方案研擬。並於5月5日~22日赴四川瀘沽湖地區,會同上二校師生,以及昆明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建築系師生共同參與「國際設計工作營」,有很好的學術交流。於次年4月,編輯出版該營本系師生之成果「瀘沽湖摩梭村落的可持續規劃」一冊。由於中國雲南境內少數民族居住文化多采,且現今經濟蓬勃發展,加上已與昆明理工大學師生建立良好關係,因此有意做進一步規劃、設計課交流。 中國大陸以雲南省境內少數民族族群最多,呈現濃厚之多元文化氛圍,長年氣候適宜、土壤肥沃是為富饒之農業省份,近年更因各地風土自然、古蹟、世界遺產極具特色,已吸引世界各國觀光客及投資客,迅速發展經濟,城鄉建設頻仍。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地麗江即為重要標的。昆明市長久來為雲南省省會所在,近年亦迅速發展,舊城區多所更新,有關之規劃、設計方案不僅數量多,在質上亦具多元文化詮釋、傳譯、溝通之多方挑戰。真實案件「雲南束河紅山村文化生態旅遊開發」案即為此類規劃、設計議題的典型範例。 二、課程目標與內容: 期待透過昆明理工大學建築系師生先前之基礎調查資料,二校研究生可據之進一步從「可持續規劃設計」之四個面向:經濟、社會文化、自然可持續與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一方面以「城市閱讀」對昆明、麗江二地進行歷史考察,以及現今城市結構分析。另方面針對束河紅山村之旅遊開發,著力提出可行之軟硬體方案與計畫,提供本案真實業主及建築師、規劃師參考,達到「建教合作」之效。同時帶給研究生面臨實務議題之機會,由此特殊經驗鍛鍊其處理現實之扎實能耐。 以下二課題操作: 1. 以「可持續都市、社區」架構檢視昆明市、麗江古城之歷史發展、現今與未來。 2. 以「可持續都市、社區」願景規劃設計「束河紅山村文化生態旅遊園區」。

課程概述

Networking the Canteenscape Conducted by Shih-wei Lo Subject Description The everyday life of the city is cru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ity morphology, and even the forge of its character and identity. Among varied modes of daily life, eating specially plays a dominant role bringing forth what a city is. Eating culture enlivens the city, whether by those who provides or consumes foods. A hidden world which has long been neglected but keeps imbuing the city with vigor and thrust is constituted by canteens on streets. They are often categorized as informal sector. However, if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arrival city’ phenomenon, those sprawling canteens along streets host most of immigrants from countryside and become temporary niches for their converting into citizenship of the city. An emergent paradigm of urban design caring for the bottom-up development of street life thus signals a new perspective intervening into the urban reality, specifically taking into account of Asian context. Canteen: A temporary or mobile stand at which food is provided. ��catering, snack, eatery, eating house, restaurant Target City/Cuisine Area: Downtown Taichung Municipality Cuisine: Taiwanese, Hakka, Mainlander’s, Japanese, Southeast Asian…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十二、 參考書目(簡體字為大陸出版品,繁體字為台灣出版品)
規劃報告
昆明市规划局,2006,《昆明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成果。昆明:昆明市规划局。

期刊
张柯、黄捷,2006,〈昆明市城中村改造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云南城市规划》。昆明:昆明市规划局。
2008,〈生活之城,昆明〉,《中外建筑》第7期,pp9-23。湖南:长沙《中外建筑》杂志社。

專書(人與環境研究室資料)
1999,《昆明晚清绝照1896-1904》。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昆明本土建築設計研究院編著,2006,《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维修手册》。昆明:云南科技出版。
石玉順,吳嘯山,任允文/著,楊長福,陸江濤,徐慶元,田馨,張藝良/攝影,2002,《深度旅遊中國系列-昆明》。台北:閣林國際圖書。
石克辉,胡雪松 主编,2003,云南乡土建筑文化(地域•建筑•文化丛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朱良文编着,2005,《丽江古城与纳西族民居》。昆明:云南科技出版。
周昕着,2009,《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趋势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屈维丽编着,2003,《丽江古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广东旅游出版社。
陈湛,2009,《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東海總圖圖書
1989,《昆明巿記》。台北:成文出版。
中國世界遺產,2006,麗江古城、平遙古城(DVD 797 5064 v.7 ) 。台中:華哥多媒體。(圖書館電子教學室)
牛凱,2001,《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桃園蘆竹:冠品文化。
牛凱,2001,《昆明大理麗江西雙版納VCD》。桃園蘆竹:冠品文化。
王槃/劉岫青/蕭錚主編,1977,《昆明巿房屋問題》(中國地政研究所叢刊;第94冊)。台北:成文出版。
王稼句,2003,《昆明梦忆》。天津:百花文艺。
東森華榮傳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1990,《走進兩岸VCD》,台北市/東森電視台。(雲南風情畫-麗江雪山/雲南風情畫-麗江古城) (圖書館電子教學室)
陳謀德/洪文慶/程里堯,2001,《麗江納西族民居》。台北:錦繡出版
戴綱孫,1989《昆明縣志》。台北:成文出版。

東海建築系圖圖書
楊嬌豔,2002《雲南麗江大研古城保護與發展經驗:一個被觀光城市置換的生活城市保護過程》。台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城鄉規劃與設計(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