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2學期-8518 人群關係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35
期末考 35
期中報告 20 相關書籍心得報告
平時成績 10 出席率與專注度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2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黃文明

教育目標

哲學家認為「幸福」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是人類行為的終極動機。因於現實的心境情況,或許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與認知不同,但依照Klinger所做的「內在經驗與人生價值」的研究指出,人際關係竟然是大家認為最重要的事。 依照事實狀況,可以說沒有一個人可以單獨生存,通常世界上最健康、最快樂的人,是那些擁有朋友的人,是那些願意花時、間精力去建立人際關係的人。但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輕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至有些人還會為了人際關係不佳、為了如何改善人際關係而苦惱不已。 研究人際關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瞭解到個體的不同,藉由理論與實務發現人類共通的語言與環境,從而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深入瞭解人性與人際關係的發展步驟並不是要我們去設計或玩弄別人,而是為了避免誤會、傷害別人,經由有效的肢體與非肢體的溝通化解衝突,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第一章 人際關係的意義、特性與重要性 第二章 自我概念、自我揭露 第三章 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第四章 影響人際關係的知覺和情緒 第五章 溝通的意義、特性與障礙 第六章 有效溝通的方法 第七章 非語言溝通 第八章 心理防衛機制 第九章 人際衝突與解決 第十章 人際關係的結束 第十一章 家庭中的人際關係 第十二章 工作中的人際關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 陳皎眉,人際關係與人際溝通(台北:雙葉書廊,2006,八版)
二、 盧蓓恩 譯,人際溝通---目標本位取向(台北:五南書局,2002)
三、 何華國,人際溝通(台北:五南書局,2005)
四、 卜正珉,公共關係---政府公共議題決策管理(台北:揚智文化事業,2003)
五、 于卓民 審訂,行銷個案分析(台北:智勝文化事業,2000)

外文參考
1、 Fisher,B.A. Perspectives on human communication., New York:Macmillan,1978.
2、 Mead,G.H. Mind,self,and socie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4.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群關係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