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1學期-0203 史學導論(上):史學概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20
期中考 40
期末考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90人,已有82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榮芳

教育目標

理解史學的基本概念、史學研究的方法,養成未來學習的基礎。理解史學的基本概念、史學研究的方法,養成未來學習的基礎。

課程概述

普遍而言,國內各大學歷史學系所開設的課程中,大抵架構是來自二十世紀初以橫向之斷代史知識作為主要授課內容,再配合各大學歷史系所教師本身所具之專長研究發展出的專題史,來進行講解與研討;斷代史或朝代史的分類被當作是基礎性的訓練,各類專題史多半是專業教師研究上的延伸,成為大學教授在歷史教學上的通則。學術社群的規範、畫分模式、專門領域研究導向和各學系傳統內在的潛規則,影響教學內容多半是偏重在研究與學術取向,於是愈發顯得歷史學的外在形象,是與社會或職務上的需求背離。 過去教育部推動「人文社會革新計畫」的核心要旨在於思考如何回應外在環境變化,培育未來之人才做為主要目標;然而人文學中如歷史學等,如何與職業產生對應?又如何能轉化與運用?相關討論頗多,卻無定論。目前言及應用者,多偏重在史料數位化、史籍分析與電子資料庫應用方面,雖然這與職業有所對應,然實則直接相關工作職缺較少,也不宜當做歷史系應該培養的核心能力。過去教育部於103年所頒訂的「課程分流計畫」中,曾經提出實務型課程培養的學生職場能力,其實所指的是軟實力的概念,而不是專指特定的職業技能。這種能力是要讓學生能在與所學相關,甚至是要能在不同領域中移動,亦即是指要能夠活用。看似合理可行,實際上要擁有這樣的能力,除了學生要有高度的自覺外,課程、教師和教學環境都必須要朝向能建立軟實力的方向才有可能實踐。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幼獅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聯經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三民
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遠流
陶晉生,歷史學手冊,食貨
嚴耕望,治史經驗談,台灣商務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史學導論(上):史學概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