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1學期-1943 教育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讀書筆記(作為課堂發言稿,當天課後繳交) 30
期末報告(書面三千字,加上口頭報告) 40
分組報告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38 人選讀,尚餘名額2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鍾有良

教育目標

西方教育社會學的學門化源自西方社會自身的文化傳統和發展脈絡,而近現代中國則以其面對世界局勢巨變的危機而有自身的教育問題。因此,我們對教育社會學的理解與研究就須關注文化現代化的發展脈絡,既要留意西方理論中的普遍性問題,也要注意自身發展的特殊性。這門課主要選讀中西方在現代化過程中的教育論述、文學以及調查研究報告,幫助同學們對現代教育變遷進行理解、反思與批判,進而以社會學的問題意識來討論教育議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錢穆,《文化與教育》,聯經出版社。
錢穆,《師友雜憶》,東大圖書公司。
錢穆,〈中國傳統教育精神與教育制度〉,《政學私言》,聯經出版社,頁203至224。
錢穆,〈中國歷史上的傳統教育〉,《國史新論》,聯經出版社,頁139至157。
趙綺娜,2001,〈美國政府在台灣的教育與文化交流活動(一九五一至一九七○〉,《台大歷史學報》第31卷第1期,頁79至127。
強世功,2008,〈九龍城寨與香港大學──香江邊上的思考之五〉,《讀書》2008年第3期。
保羅·威利斯[英],《學做工》。
.S.鮑爾斯、H.金蒂斯,1990,《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RobertD. Putnam,2017,《我們的孩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楊渡,《暗夜裡的傳燈人》,台北:時報出版社。
呂赫若小說,〈一年級生〉。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第一篇第三章(教育問題),台北:帕米爾(1985年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教育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