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1學期-2516 建築理論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 | 15 | |
作業1 | 25 | |
作業2 | 20 | |
作業3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42 人選讀,尚餘名額2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目標
1. 了解建築的元素及組織原則
2. 理解建築分析的方法
3. 建立學生對建築作品分析的能力
內涵
1.希臘建築:柱子系統發展與建築文法
2.文藝復興Andrea Palladio幾何學與希臘形式脈絡
3.近代建築幾何學的發展,盒子系統,版系統
4.後現代建築
5.當代建築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講授內容大致分為兩部份:
(一) 建築意義之辯證:包含「第一章:從理型美學到機械美學之辯證」及「第二章:建築典範與範型移轉之思辯」兩關鍵議題之探討。
(二) 詮釋本質的模型:包含「第三章:現象本質意義之個人再詮釋學」、「第四章:場所感知溝通模式與建築語用自由度」及「第五章:意識形態與建築師之社會角色定位」等三關鍵議題之探討。
由前述兩部份有關建築意義與本質之辯證與詮釋模型之探索,期能建立一較嚴謹之建築論述內涵。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二/5,6[LAN007]
修課班級:建築系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劉克峰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周一或週二上午,辦公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Baker, Geoffrey H. Design Strategies in Architecture: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Form,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Ltd., 1996.
Ching, Francis D. K. Architcture: Form, Space, & Order,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96.
中譯: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第二版),劉從虹譯,恩楷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建築理論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