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1學期-2527 形體與敘述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與課堂討論 | 40 | |
期中練習操作 | 25 | |
期末創作報告 | 35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20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教學目標: 學校裡,學生討論建築設計中有關概念或議題時,常常流於粗淺的形式甚或無謂的敘述。主要原因包括見識、經驗的欠缺,涉獵與知識的不足,思考邏輯尚未建立和缺乏建築技術的能力。其中除了一些是需要時間培養的項目之外,一種多方位比較思考與接觸的開始是必要的。
由於有些特定建築設計案例中,有時需要一些有別於通例、慣常考慮因素外,屬於個人或個案特有的概念與想法來表現設計上獨特張力與創造性,而學生在面臨這樣的挑戰時,往往因為過度且太早考慮現實條件,或者礙於經驗中既存案例的影響,而無法確實發揮原有概念或想法的潛力,殊不知其中許多的可能性其實就包含在設計問題解決過程中。根本的癥結往往是在於其概念並未真正的深入發展且並無尋求到可發揮的層面,最後只能從形式上企圖交代對概念的延續,停留在視覺上有所表現而已,然而這也是最容易迷失在概念與效應之間的原由。空間的形式當然可以是表現的一部分,但在欠缺足夠的深思與選擇當中,無謂的形式與有意義的形式效應便有天壤之別了。
其實不論創作的形式為何,在創作的過程中,從最初的想法到最後完成的作品,所有選擇條件的考量與準確的決定,都是需要經過審慎且自我的邏輯判斷,可惜的是,這樣的基礎能力卻是目前學生所普遍欠缺的。如何建立對概念、想法的設定與發展有一較準確而清楚的思考模式,是需要相當的自我訓練和反覆練習,藉由對一些較為純粹概念性而不牽涉實際且多樣式藝術創作的了解進而啟發,將可能是一途徑。
課程說明: 每堂課將以介紹與討論兩階段並存為上課方式。
整學期內容介紹大致順序: 1. 行動藝術
2. 雕塑/裝置藝術
3. 地景藝術
4. 多媒體創作
5. 建築創作概念
期中將有一練習操作與討論
期末則以個別創作報告的形式為總結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二/8,9[ARC111]
修課班級:建築系3-5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林昌修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周三下午,辦公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Teh-Ching Hsieh, One-Year-Performance Art Documents 1978 - 1999,
DVD-ROM
現在之外 Out of Now, 典藏
現代主義失敗了嗎? Suzi Gablik, 滕立平譯,遠流
Antony Gormley, Antony Gormley, PHAIDON
Cildo Meireles, Cildo Meireles, PHAIDON
Richard Serra
Jeferey Kastner, Land and Environmental Art, ( Themes and Movements ), PHAIDON
Jacob Baal-Teshuva: Christo & Jeanne-Claude, TASCHEN
Christo & Jeanne-Claude – Early Works 1958 - 69, TASCHEN
Andy Goldsworthy – TIME, Thames & Hudson
Andy Goldsworthy – WALL, Thames & Hudson
John Beardsley, Earthwork and Beyond : Contemporary Art in the Landscape
Walter De Maria, Foundation Prada
Richard Long, Walking the Line, Thames & Hudson
Alan Sonfist, 李美蓉譯, 地景藝術, 遠流出版, 藝術館6
Mary Miss,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Vito Acconci, PHAIDON
Lucio Fontana Venezia/New York, Peggy Guggenheim collection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形體與敘述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