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1學期-7054 舊建築再利用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再利用或城市再生報告 65 期中報告20%、 期末報告40%
校外教學心得報告 15
平時分數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23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宇彤

教育目標

「舊建築再利用」已是先進國家的社會主流,其乃全世界,尤其是大都會區域致力於新舊環境結合的永續發展目標,除了物質的能源節約觀點外,舊有空間氛圍與過往歷史的連結、前人智慧的沉澱,更是形塑城市認同與自明性的關鍵所在。近數十年來,再利用已由單點的改造逐步邁向整體空間再造的課題,透過保存,利用建築生命週期的循環,納入文化發展與空間改造。「保存」的工作是一項與時間對抗的工作,其最終目的在將建築形貌留存,並延續到未來,其涉及了形貌價值的研究、材料修復與保存的技術、以及再利用的設計。本課程的主要目標在教導同學有關舊建築再利用的概念與操作模式、修復技術的理論與實務,並將之由點而線而面擴張至城市的保存與再生。授課方式除課堂講述外,並藉由實例的參觀,使同學對舊建築再利用、修復實務與城市再生有所認知與體認。 課程內容主要分成五部分:一為保存觀念的建立,講述內容包括修復倫理與原則及其實踐。二為舊建築再利用的設計操作與實踐,包括保存的觀念及文化資產保存的基本概念與趨勢,再利用空間設計策略與案例探討,以羅浮宮、奧塞美術館、天堂書店、哨船頭的再生等為例,探討舊建築之活化與再生。三為修復技術的理論與實務,包括歷史性建築常見的損壞、保存與修理方式,工事概要建立,城市場所精神的尋找與重塑--談國定古蹟英國領事館及官邸之保存,屋面瓦作類型及修復技術,透過實務的操作經驗,讓同學了解修復實務。四為城市再生,引領同學進行城市觀察,再以巴黎、高雄哨船頭為例,介紹這兩個在歷史建築及城市保存上極具特色的案例。五為中外舊建築再利用設計手法分析報告,讓同學透過再利用案例的解析,落實上課所得,並進行分析結果之分享與討論。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自訂教材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舊建築再利用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