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第1學期-0370 倫理與社群:《莊子》倫理思想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及參與討論 20 出席與討論各佔10%
期中報告 30 12月1日以前上傳至課程網站;晚繳一週扣5%;抄襲以零分計算
期末考 35 開卷考,可用電子設備,多選一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3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游定璇

教育目標

《莊子》一書乃先秦道家哲學之集大成者,其思想深遠地影響中國古代倫理、政治與人生觀之發展,亦對後世佛學、玄學乃至現代東亞思想形構產生深刻回響。本課程旨在透過哲學性的文本細讀與概念釐清,引導學生掌握《莊子》倫理思想之理論內涵與實踐意涵,並評估其對現代倫理學討論的可能貢獻與批判潛力。 課程核心問題包括但不限於:「《莊子》是否主張一種倫理理論?若是,其理論基礎為何?」「面對相對主義與價值多元,《莊子》如何提出回應?」「『無為』與『逍遙』是否為倫理行動的指引原則?」「在缺乏明確規範的前提下,行動的正當性如何獲得?」以及「莊子的語言觀與倫理觀之間有何關聯?」藉由上述問題的推進,學生不僅能培養批判閱讀《莊子》文本的能力,更將習得哲學性分析與倫理判準的訓練。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陳鼓應。1999 (修訂版)。莊子今註今譯。臺北:商務。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倫理與社群:《莊子》倫理思想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