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1學期-1901 家庭暴力防治與處置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讀書心得作業 25
專題報告 25
分組演劇 25 期待同學對家庭暴力的問題,有一深刻的探討與分析,培養其獨立思考與批判之能力
期末考 2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彭懷真

教育目標

1.幫助學生了解家庭暴力有哪些層面?其嚴重程度、成因和後果如何? 2.如何有效預防婚姻暴力、虐待兒童及少年、虐待父母和忽視家庭成員等問題? 3.探討各類家庭暴力之處遇模式,以實務上家暴問題的社會處遇介入,從警政、法院及社區資源的整合,並就目前的爭議問題或重要課題來探討家庭暴力防治。

課程概述

本課程是為大四的社工系同學所準備的,由於家庭暴力的問題日趨嚴重,不論是婚姻暴力或兒童虐待或虐待老人,都顯示家庭暴力防治的工作非常重要。希望學生藉由這門課來了解家庭暴力防治,期望幫助學生改變性別角色觀念及「家醜不外揚」、「清官難斷家務事」等迷思,也能對我國現行家庭暴力防治工作有所認識,更了解政府部門以及民間團體共同努力和所有的政策和資源。激發同學對家庭暴力議題關注與思考,日後成為有能力協助處理家暴案件實務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 家庭暴力防治的重點有二。一是協助受虐者,透過各種輔導機制幫助。一是針對加害人(施虐者),這些案主屬於非自願案主(involuntary client),包括因法律規定或機構為執行委託而主動對案主進行的專業服務,如:兒童虐待、婚姻暴力等涉入者,被迫來到社會機構者。又需要面對因為違反多項與「性」法令有關的案主。這些案主的內在世界如何,他們的心理與行為又如何,社會工作者進行專業服務時,該怎樣進行,如何改變他們,如何熟知法令,這些都是新的議題與考驗。 本課程包括針對社會工作者在執行專業工作時所面對的「非自願性案主」有所說明,希望瞭解他們的心態、行為、文化。如果可能,也期盼透過專業與法令的要求,在適當地保護之下,為改變他們盡一分心力。本課程結合犯罪學、心理輔導、諮商、精神醫學、基因學與社會工作專業,期盼探究這些人的心理,並瞭解處遇的方法。 授課方式方面,每週三節課,安排一次參觀,兩次教學影片欣賞。其他各次課程,兩節用來講授中文教科書或補充材料,一節利用表格、數據、新聞事件及研究報告等來討論當前的現象與社會議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教科書:柯麗評、王珮玲、張錦麗(2005)。家庭暴力-理論政策與實務。巨流圖書。
主要參考書:
� 1.高鳳仙(2008)。家庭暴力法規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周詩寧譯(2008)。Kevin Browne、Martin Herbert 著。預防家庭暴力。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
司。

並且按授課進度來發補充教材。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家庭暴力防治與處置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