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1學期-2642 人文:知識人與大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預習及課堂報告 30 同學每週須就閱讀文獻撰寫書面摘要,在課堂上作簡短分享。
閱讀文獻的書面摘要 30 同學每週須就閱讀文獻繳交書面摘要。
論文口頭及書面報告 40 同學在學期末,須與授課老師共同商定題目,撰寫小論文繳交。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21 人選讀,尚餘名額2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以愛

教育目標

  蘇格拉底有言:「生命如不訴諸批評的省察,這種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與此同理,大學如不訴諸批評的省察,大學也是不值得唸下去的。本課程所欲探討及省察的對象,就是我們所置身的社會團體:「大學」。   不過眾所周知,「大學」不是二十一世紀初的產物,它在中國與歐美都有悠遠的發展傳統,承載著前人對理想生活的想像,以及他們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就近一百年來說,不管是東方或西方,難得有團體像「大學」那樣,承擔著如許沉重的社會期待,以及總是能激發人們的想像力。置身二十一世紀初,回過頭去看看前人走過的足跡,探索他們對「理想大學」所付出的努力及寄予的厚望,可以擴大及豐富我們對「大學」的想像及認識。   沿著歷史的足跡,尋覓近百年來中國大學的發展歷程,瞭解知識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尤其注意人文主義教育的地位,是這一門課程開設的目的。期待藉由教師講授、文獻閱讀、課堂討論、論文構思及寫作,幫助同學認識自己的過去,反省自身及當代,進而勇於承擔未來。

課程概述

蘇格拉底有言:「生命如不訴諸批評的省察,這種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與此同理,大學如不訴諸批評的省察,這種大學也是不值得唸下去的。本課程所要探討及省察的對象,便是我們所置身的社會團體:「大學」。 不過眾所周知,「大學」不是二十一世紀初的產物,它在中國與歐美都有悠遠的發展傳統,承載著前人對「理想生活」的想像,以及他們為此所付出的血與汗的努力。就近一百年來說,不管是東方或西方,都難得有團體像「大學」那樣,承擔著如許沉重的社會期待,以及總是能夠激發人們的想像力。置身二十一世紀初,回過頭去看看前人走過的腳蹤,探究他們對於「%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金耀基,《大學之理念》(台北:時報文化,2003。)
2.余英時,《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台北:時報文化,2007。)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知識人與大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