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1學期-3194 中文:現代文學選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1.期末考 30
2.分組報告 35
3.平時成績 3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5人,已有65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李麗華

教育目標

課程以小說此一文類為主,以二魚出版社所出版《小說讀本》上、下兩冊選本為主要教材,引導同學奠定對小說文類的審美基礎與分析能力,以台灣文學與社會文化的更迭為輔,建立社會關懷與文化批評的視野。課程內容由張愛玲的小說作品為導讀的開端,示範解讀小說的基本方法。繼而以台灣各階段的社會變遷與文學發展為評量,包括:日據時期的反殖民文學、五O年代反共文學、六O現代文學、七O年代鄉土文學、八O年代多元化文學,解嚴後至現今(1987至2008)的走向後現代與後殖民的台灣文學發展為探討主軸。透過文本的深度詮釋,解構﹧建構台灣的意識型態與文化意涵。各階段舉一至三篇小說為例證,探析小說的美學表現與主題意義,並解析各階段文學理論與小說作品的相輔相成或各異其趣之處,歸結出台灣小說創作的承繼演變及意義,進一步思考小說閱讀對個人生命與世界觀點的啟發。

課程概述

課程定位: 「中文」課程為全校大一新生共同必修課程之一,學分數2-2,共計4學分。以學院為單位,開設數門專題式文學課程,供學生依照個人興趣選課,以期能熟悉部分文學類型,達到文學欣賞、文化陶冶的目的。 教學目標: 一、分析問題與欣賞文藝,提升個人對文學藝術的知性和感性能力。 二、駕馭並應用語文、文學、文化的知識能力。 三、掌握語文表達能力。 四、具備思辨的內涵和能力。 教學內容: 透過古典或現代文學代表作品,呈現豐富、活潑的文學風格及面貌,使同學能深入探討中國文化、汲取心靈智慧、傳承文化資源,體會文學生活化、現代化及持續發展的生命力。教材擇取上,除配合教學目標外,亦根據各學院之不同特性而予以調整,另於課堂上輔以分組討論、報告、作品分享等學習方式,活化課程。並規定每學期的習作篇數,以收實際成效。 預期效果: 一、提升閱讀、欣賞及寫作之興趣與能力。 二、提升思辯、語文表達能力。 三、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增進涵泳文學、文化之能力。 四、開拓生活視野,培育文化素養,加強人文關懷。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上課教材:梅家玲、郝譽翔主編:《台灣現代文學教程:小說讀本(上)》,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上課教材:梅家玲、郝譽翔主編:《台灣現代文學教程:小說讀本(下)》,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李瑞騰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評論卷》,台北:九歌,2003。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評論大系3,小說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8。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
大衛.洛吉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台北:木馬文化,2006。
安貝托.艾柯著,黃寤蘭譯:《悠遊小說林》,台北:時報文化,2000。
張堂錡編著:《現代小說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劉世劍主編:《小說概說》,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陳建忠等合著:《臺灣小說史論》,台北市,麥田出版,2007。
王德威主編:《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台北,麥田出版,2002。
古遠清:《世紀末臺灣文學地圖》,台北,揚智文化,2005。
朱雙一:《近二十年台灣文學流脈──戰後新世代文學論》,廈門市,廈門大學,1999。
郝譽翔:《大虛構時代》,台北,聯合文學,2008。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文:現代文學選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