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1學期-5341 研究方法論(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讀書報告兩篇 | 20 | |
課堂參與與報告 | 30 | |
期末繳交一篇特定主題之「質性研究計畫」 | 5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11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嵩山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研究」是利用有計畫與系統化的資料收集、分析和解釋的方法,藉以解決問題的知識與實踐過程。本課程將針對博物館/美術館、美學與藝術行政的需求,嘗試協助學生了解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與特性,探討美學與藝術行政研究的方法,學習如何實施(質性與量性的)研究、進行資料搜集、分析與闡釋,培養解讀及評析各類研究報告的能力,也學習如何撰寫研究計畫書、以及準備口頭報告,奠定從事論文研究的基礎。本課程的目地在使學生既可以獲得綜合「理解詮釋」與「分析解釋」之能力,且得以配備充份的知識與實際的操作技術。本課程將探索眾多的研究方法中的「質性研究法」及其相關的「反身性方法論」。目的在使學生對(作為一門藝術學的研究方法)其研究範疇中之「造因」、「存在範疇」與「關係」,可以獲得綜合理解之能力,且配備充份的知識與實際的研究操作方法和技術。
課程概述
「研究」是利用有計畫與系統化的資料收集、分析和解釋的方法,藉以解決問題的知識與實踐過程。本課程將針對博物館/美術館、美學與藝術行政的需求,嘗試協助學生了解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與特性,探討美學與藝術行政研究的方法,學習如何實施(質性與量性的)研究、進行資料搜集、分析與闡釋,培養解讀及評析各類研究報告的能力,也學習如何撰寫研究計畫書、以及準備口頭報告,奠定從事論文研究的基礎。簡言之,本課程的目地在使學生既可以獲得綜合「理解」與「解釋」之能力,且得以配備充份的知識與實際的操作技術。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五/12,13[FA102]
修課班級:美術專班1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隔週上課,不開放推廣部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王嵩山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五晚上,FA102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主要參考書籍/資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s) (教科書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基本教材 Patton, Michael Quinn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0/1995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桂冠。 Alvesson, Mats & Kaj Sköldberg(陳仁仁譯)2000/2009 Reflexive Methodology: New Vista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質性研究的理論視角:一種反身性的方法論》。四川:重慶大學出版社。 Kumar, Ranjit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 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參考讀本(講義資料隨堂發給) Durkheim, E.(黃丘隆譯)1990《社會學研究方法論》。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Weber, Max(黃振華、張與健譯)1949/1991 The methodology of the social sciences.《社會科學方法論》。臺北:時報。 Radcliffe-Brown, A. R.(夏建中譯)1991 Method in Social Anthropology.《社會人類學方法》。臺北:桂冠圖書。 Lamont, Michèle & Laurent Thévenot 2000/2005 Rethinking comparative cultural sociology: Repertoires of evaluation i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比較文化社會學的再思考:法國和美國的評價模式庫》。北京:中華書局。 Riessman, Catherine Kohler(王勇智、鄧明宇譯)1993 Narrative analysis.《敘說分析》。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臺北:五南。 Weber, Robert(林義男、陳淳文譯)1989 Basic content analysis.《內容分析法導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Fetterman, David M.(賴文福譯)1989 Ethnography: step by step.《民族誌學》。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Jacobson, David 1991 Reading ethnograph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Jorgensen, Danny(王昭正、朱瑞淵譯)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參與觀察法》。London: Sage Publications.臺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Marcus, George E. 1998 Ethnography through thick & thin.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王嵩山主編2003《臺灣的民俗研究方法論反思》,民俗曲藝第142期。臺北:民俗曲藝。郭佩宜、王宏仁主編 2006《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Alder, Mortimer J. & Charles Van Doren 1972/2003 How to read a book. Alder, Mortimer How to listen, how to speak. Leki, Ilona 1995 Academic writing: exploring processes and strategie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Elbow, Peter 1973 Writing without teacher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bow, Peter 1981 Writing with power: techniques for mastering the writing proces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wman-Kruhm, Mary(楊德睿、陳秀琪譯)2003/20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研究方法論(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