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第1學期-1782 文化人類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田野筆記 30
田野調查期末報告 30
小考 40
課堂表現 5 額外加分或扣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80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趙彥寧

教育目標

授課主旨與要求: 本課內容為:(一)過去一世紀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議題發展介紹;(二)訓練修課同學進行初階田野調查和民族誌寫作。 本課無期中考,亦無期末考。學期中按照規定時間,必須繳交「田野筆記」和「田野調查期末報告」,並進行一次close-book小考。 田野筆記和期末報告寫作形式的基本要求: 「田野筆記」字數不拘,以翔實詳盡為評分標準,內容須包含參與觀察以及深度訪談的田野調查紀錄,訪談部分須附逐字稿。 「田野調查期末報告」之正文(即不包含封面、摘要、附錄、參考文獻)最少十頁(新細明體,2倍行高,字體12),內容為以田野筆記及後續研究的資料為基礎,引用並且回應與此主題相關的授課內容(包括必讀教材與教師隨堂授課內容),以進行分析和討論。寫作方式請仿照《泰利的街角》的章節安排,譬如,第一節「導言」裡須說明問題意識、將引用分析的文化人類學概念、描述田野地點、並列表說明諸位報導人的社會背景、人際關係和人格特質;再譬如,在「附錄─田野經歷的回顧」一節,請說明你如何選擇這個田野場址、如何接觸報導人、田野調查的過程裡發生的困難和收穫、以及你從事這個研究的心得。 請注意:引用文獻資料(包括網路資料)的格式必須符合《台灣社會學刊》對於撰稿體例的規定,並不得超過兩頁。違反前述「必須」規定之報告以不及格論,拼貼網路資料而形成的作業,視同抄襲,成績為零分。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柯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原著,徐雨村譯,2005,《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台北:桂冠。
Elliot Liebow原著,黃克先譯,2009,《泰利的街角》。台北:群學。
吳燕和,2006,《故鄉 田野 火車:人類學家三部曲》。台北:時報。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化人類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